了解標準負壓隔離房的設置原理,對于有效控制隔離傳染病意義重大
2019年10月,約翰·霍普金斯健康安全中心(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Health Security)進行名為“Event 201”的冠狀病毒全球流行病演習,該演習事件中假設名為CAPS病毒在全球快速傳播后所產生的嚴重生命與經濟沖擊,也預示著新型病毒對于人類社會的沖擊。
此次因為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2019 n-CoV)造成世界恐慌,同時也考驗醫療機構的危機處理能力。目前對于新型冠狀病毒尚無確切有效的治療辦法,醫療機構應該優先以隔離作為首要措施,避免疫情擴散,然而,有效隔離并且保護人員方式須有標準負壓隔離病房,避免懸浮于空氣中的傳染源泄漏。因應此次疫情,許多醫療機構也開始注意負壓隔離病房的重要性,宏信醫管匯集國內外文獻與相關指引,期望以簡短篇幅,協助醫院感染控制人員與醫院后勤人員了解負壓隔離病房設置原理。
負壓隔離病房基本通風原理
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可產生含病原體的飛沫,而空氣中的飛沫容易脫水而形成干燥微粒核心或“外干內濕”的微粒,微粒若未完全干燥或仍殘存感染能力,則可能威脅醫院工作人員的健康,必須藉由工程手段控制其去向。
負壓隔離病房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合理的抽風系統藉由氣流的流入與流出,使室內氣壓小于室外氣壓。
負壓隔離病房設計的21條建議
(1)因應隔離區域需經常清潔消毒,建材包含使用的填縫材料應選擇耐磨、耐酸、耐堿、抗紫外線等建材,防止材質劣化導致泄漏問題。
(2)為了確保空間的氣壓穩定、降低空調運轉成本,建議除了排風、進風管道處之外,其余應采用實墻,或者進行加固,每間病房的隔墻應封堵至頂,避免只封堵至天花板。此外,設計不良的負壓病房經常會因外在壓力較高導致天花板下墜,應作必要的加固工程。
(3)防止異常氣流交換、除了必要的下方門縫與平衡風門部位,隔離病房內任何隔間墻或隔離門均不得出現裂縫、孔洞、開口等瑕疵。
(4)由于負壓隔離病房工作人員工作需穿隔離衣,因此病房設計應注意不得出現尖銳突出、銳利粗糙邊緣、孔洞等,建材與家具應該圓滑彎角,防止人員碰撞造成傷害或者破損導致感染。
(5)建材應以無縫設計為原則,盡量減少接合縫隙,建議采用面積大、接合緊密、斷熱良好的材料,同時要避免不必要的鉆孔或者鑲嵌。如果污染區內的墻壁上需有電源蓋箱、管路檢修蓋等設施時,需選擇能維持氣密的產品。如果是全新設計的隔離病區,建議設計之初就應該避免在污染區安裝鑲嵌于墻壁的箱蓋,避免產生后續維護成本。
(6)醫院在整/新建負壓隔離病房時,應該避免安裝復雜、凸出的器材,如無法避免,例如必須使用的氧氣管道或者是醫療設備,應在器材外部用抗腐蝕材料護罩保護。
(7)施工需要會有穿透墻、地面或天花板,需考慮穿透位置與病床布局,應采用氣密專用面板,集中通往病房外部,避免日后維護時檢查泄漏的困難。
(8)注意排水系統。由于負壓病房壓力低于外界,經常發生排水孔氣味反滲情況,應該使用逆止閥與存水彎確保水流與氣體流向正常(見下圖)。此外由于經常性清潔消毒,材質應要選擇耐腐蝕材質。
(9)感染控制動線應該以單向動線為原則,不得已有交叉時建議統一設為污染區域。
(10)前室緩沖區設計應以每間病房獨立設置專用前室為宜,如因舊有硬件設計已經采用共享前室,則應該加強感染控制措施,例如避免工作人員同時進入前室,增加手衛生設備、增加更衣相關設備等。
(11)避免安裝用手操作的開關,包含水頭龍、門、燈具等,建議使用腳踩或者感應方式開關。開關操作應該采大面積、省力、且可埋入墻面,避免使開關與其線路任意凸出于地面、墻面。
(12)設計時應設計呼叫器、對講機、遠距生命資訊傳送、觀察窗、攝像頭等輔助照護設施,降低人員進出次數(除了床頭對講設備外,還應有其他相關輔助設施,幫助內部工作人員與外界對話)。
(13)隔離病房換氣次數應該以病房的進氣口與進氣風量除以扣除浴廁、前室的病房空間體積來計算。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醫院潔凈護理與隔離單元技術標準》建議全新風負壓隔離病房每小時換氣次數應為10次、浴廁則應該每小時至少排風至少4次。
(14)建議可參考下方簡圖設計病房進氣與排氣口,且病床應避免放置在靠門口一側,避免污染物外泄。病房進、排氣口位于病房空間對角位置;進氣口接近病房門口且安裝高度高于排氣口;排氣口中心的高度稍高于病床床面,且接近患者平躺時的胸部高度。注意:為避免患者衣物被毯掩蓋排氣口、避免醫護人員救治病患時操作不便,病床靠墻側建議與墻面保持30cm左右距離,但不宜過遠。
圖片來源: SARS隔離病房功能檢查指引
(15)建議換氣口采用活動格柵型,以便于機動調整進口氣流方向。
(16)隔離過程仍應考慮到病床床面附近的風速,不應超過0.5m/sec.
(17)傳遞箱:傳遞箱應設有兩個氣密門,箱體嵌入分隔潔凈區域與污染區域的隔間墻面,用于傳遞小型物品或者檢體,縮短作業時間,建議設置互鎖傳遞窗(其中一側的氣密門沒有關閉,另外一側無法打開)。
(18)由于隔離病人通常因疾病導致憂郁、焦慮,安全起見應設置監控系統并且在門上設置透明觀察窗以利觀察,遠距監控的屏幕則應注意隱私維護。
(19)依據《醫院潔凈護理與隔離單元技術標準》建議潔凈區與污染區壓力差應該為≧5pa,不得超過20pa,溫濕度方面則建議24-26度,濕度30%-60%,室內噪音應≤45分貝。
(20)病房門目測高度應裝有壓差計,方便人員觀看,必要時需安裝遠距監測系統,統一進行監控。此外為了便于人員識別,亦可安裝壓力指示器,如果壓力失效時紅球將會在外,作為警告之用。
圖片來源: 網絡
(21)負壓隔離病房所排出氣體應先經過高效過濾網 (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 HEPA)過濾后經由煙囪排出。煙囪設置應避免使用彎管,建議采取直管套管方式進行,此外從天面地板起算不低于3米。此外由于設計直管,管道內應設有雨水排出口,不得于煙囪口加蓋,避免排風不順,此外煙囪排風速度應每秒大于15公尺足以突破建筑物的循環氣層,避免污染空氣又經由外界風向吹入醫院內部。
總結上述21項為建置負壓隔離病房必須注意的要點,但是實際仍應依據醫院所在位置、病房數量、功能(短暫隔離等待轉運或定點集中收治)進行設置。必要時也應聘請專業感染控制、醫院后勤管理專家、空調設計工程師提供專業意見。
負壓病房的設置需有一定的成本開銷,且后續維護會有持續性的成本耗費,醫療機構應依據自身實際情況考慮設置,但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反觀周邊地區,如臺灣地區的醫療機構設置標準中規范,重癥監護病床(ICU)總床數20床以上,需設負壓隔離病房,可見周邊地區對于感染控制與隔離措施之重視。2003年SARS疫情在臺北市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事件,造成多位醫護人員倒下,最終采取封院措施,造成員工與患者極大的生命威脅與心理恐慌,也造成醫院經營上的損失,該事件足以讓醫界引以為戒。
基于此次2019-nCoV的疫情及未來傳染病控制,筆者在此也建議二甲(含)以上綜合醫院因應未來新興傳染病,應至少在發熱門診設計負壓隔離病房,以利人員暫時性隔離后轉至定點醫院。如為三級綜合醫院則建議應設置負壓隔離病區以利面臨大規模疫情時能投入使用收治相關患者,避免傳染病收治定點醫院人滿為患,更能在疾病爆發時,分流定點醫院的壓力。
參考文獻:
1.EVENT 201 冠狀病毒演練
2.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博格公共衛生學院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醫院潔凈護理與隔離單元技術標準 (2019)征求意見稿
4.臺灣地區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負壓隔離病房作業參考手冊
5.臺灣地區綜合醫院、醫院、專科醫院設置標準
山東愛德凈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打造醫院潔凈手術室、ICU、消毒供應室、血液凈化中心、靜脈配送中心、疾控中心、數字一體化手術室、介入手術室、正負壓手術室、射線防護、產科、嬰幼兒病房、燒傷病房、血透室、檢驗科、病理科、整形美容手術室等凈化工程的高新技術企業,業務范圍主要涵蓋醫療建筑裝飾裝修工程、中央空調工程、電氣工程、智能化工程、給排水工程、氣體工程等的設計與施工。公司集專業方案設計團隊、健全配套產品渠道、專業系統施工隊伍、完善的售后服務于一體。具備國家建設部門頒發的相關施工資質;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研發團隊;憑借多年來在凈化領域的專業積累,并結合國內多家工程施工管理實踐,為國內客戶提供全面優質整體凈化系統技術支持。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于車間凈化施工的信息,歡迎和項目部工程人員進行詳細溝通。欲知更多醫療潔凈室凈化行業知識,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Aide-188(愛德凈化供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