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是指在符合國際標準、依據藥物特性設計的操作環境下,經過藥師審核的處方由受過專門培訓的藥學技術人員嚴格按照標準操作程序進行全靜脈營養、細胞毒性藥物和抗生素等靜脈藥物的混合調配,為臨床提供優質的產品和藥學服務的機構。
基本工作流程是臨床醫師開具靜脈輸液治療處方或用藥醫囑---用藥醫矚信息傳遞----藥師審核----打印標簽----貼簽擺藥----核對----混合調配----輸液成品核對----輸液成品包裝----分病區放置于密閉容器中、加鎖或封條----送至病區----病區藥療護七開鎖(或開封)核對簽收----給患者用藥前護上再次與病歷用藥醫囑核對----給患者靜脈輸注用藥。

靜脈藥物配置中心通過加強對藥品調配環節的質量控制,更好地保證藥品質量,提高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醫院的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同時減少藥物對環境的污染以及對病人和醫護人員的健康危害。
相關規定
原衛生部辦公廳以衛辦醫政發[2010 ]62 號印發《靜脈用藥集中調配質量管理規范》的通知,對房屋、設施和布局提出了以下要求: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室)總體區域設計布局、功能室的設置和面積應當與工作量相適應,并能保證潔凈區、輔助工作區和生活區的劃分,不同區域之間的人流和物流出入走向合理,不同潔凈級別區域間應當有防止交叉污染的相應設施。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室) 應當設于人員流動少的安靜區域,且便于與醫護人員溝通和成品的運送。設置地點應遠離各種污染源,禁止設置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周圍的環境、路面、植被等不會對靜脈用藥調配過程造成污染。潔凈區采風口應當設置在周圍30m 內環境清潔、無污染地區,離地面高度不低于3m。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室)的潔凈區、輔助工作區應當有適宜的空間擺放相應的設施與設備;潔凈區應當含一次更衣、二次更衣及調配操作間; 輔助工作區應當含有與之相適應的藥品與物料貯存、審方打印、擺藥準備、成品核查、包裝和普通更衣等功能室。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室)室內應當有足夠的照度,墻壁顏色應當適合人的視覺; 頂棚、墻壁、地面應當平整、光潔、防滑,便于清潔,不得有脫落物;潔凈區房間內頂棚、墻壁、地面不得有裂縫,能耐受清洗和消毒,交界處應當成弧形,接口嚴密; 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應當符合環保要求。
人流、物流、信息流特點分析

l.人流
工作人員由衛生通道進入外更衣室更換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然后根據不同的分工分別進入不同的功能區域開展工作。
(1) 加藥護七更衣后進入第一更衣室對手和前臂進行清洗、消毒、風干,然后進人第二更衣室戴上一次性口罩、帽子和無菌手套,穿無菌連體服和潔凈鞋進入配置間。
(2) 藥師更衣后直接進入擺藥間。
(3 )送藥工及核對護土更衣后進入成品間。
2.物流
(I) 藥物及液體的外包裝在庫房拆除后放至擺藥間。
(2) 備用的藥品在擺藥間按照打印的輸液標簽進行擺藥。
(3 )抗生素、營養藥在擺藥間核對分類后傳至配制間。
(4) 藥物在配置間配置完畢后傳至成品間。
(5 )成品包裝后送至各病區。
3.信息流
臨床醫生制定處方----上級醫師審方后確定醫囑----病區護士輸入醫囑----臨床護土核對后----PIVAS 臨床醫囑。
醫療流線組織
依據藥物的配制流程,按照人流、物流分離,流程順暢的原則組織醫療流線。不同潔凈度的區域由傳遞窗連接。最好配有專用電梯來提供配置中心與臨床的聯系。
1.人員的流線組織
一次換鞋----一次更衣:在更衣室內換上工作衣,去除頭手及手腕上的飾物----進入緩沖間并進行手衛生----進入二更,穿好專用的連體無菌衣、無菌鞋、戴好口罩----進入風淋室接受風淋-----進入配制間,戴上一次性手套,用70%酒精消毒。
2.物品的流線組織
藥品經專用通道,在緩沖區拆去外包裝后進入配制中心,再由傳遞窗送人潔凈間配制后送往臨床科室,有條件的醫院還可采用物流傳輸系統從成品間(核對區)定向傳輸到各臨床科室。配制后的空瓶、注射器等配制物品按醫療廢棄物收集并送出處理。

3.信息流的組織
處方傳輸、標簽打印、藥費支付、藥品管理、咨詢服務等通過電腦信息系統來完成。
區域劃分、主要功能用房及平面布局
(一) 區域劃分
I.按清潔程度劃分
按清潔程度的不同可劃分為潔凈區、輔助工作區和生活區。
(1)潔凈區。含一次更衣、二次更衣及調配操作間,具體為:
百級潔凈區。層流操作臺。
萬級潔凈區。二次更衣室、普通藥品調配間、危害藥品調配間。
十萬級潔凈區。一次更衣室、潔凈清洗間。
控制區。審方打印區、擺藥區、成品核對包裝區。
普通區域。普通更衣室、辦公室、會議室、二級藥庫、配送等待區、空調機房、物料間等。
(2)輔助工作區。包括與之相適應的藥品與物料貯存、審方打印、擺藥準備、成品核查、包裝和普通更衣等功能室。
(3)生活區。包括休息室、淋浴室及衛生間。
2.按功能劃分
按功能可劃分為藥庫、擺藥區、配制區、成品核對區、成品打包發放區和辦公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