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里,床單被褥大多是反復使用的。很多醫院都設有自己的洗衣房,也有的選擇洗滌外包的形式。不過不管是哪一種,病人的衣服、被褥等都會分科室進行回收,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消毒后,再經過高溫洗滌、殺菌、烘干、燙平等程序,最后重新流轉回原來的科室。之所以分科室進行回收,是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消毒通常采用消毒液或高溫消毒兩種處理方式。對于污染源隔離及傳染病防治醫院需要尤為注意,不僅需要對供病人使用的物品進行消毒,還需要對全體醫護人員的衣服按照流程進行消毒。
但是在現實中,也存在著一些醫院,由于沒有嚴格執行操作流程或管理不善而導致出現很多的問題。比如下面這樣的一條觸目驚心的新聞:
此外,由于某些外包洗滌廠操作不規范也會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出現用工業洗滌劑的情況,對患者來說是極為有害的。也有的醫院在消毒過程中存在不分科室的情況,不利于隔離傳染源及控制疾病傳播。
醫院的床單被服、衣服等的處理尚且有嚴格的要求,對于手術需要的器械、衣物、被單的要求就更高了,因而醫院一般都設有自己的消毒供應中心,用于展開保障性工作。消毒供應中心是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的核心部門,被稱作醫院的肝臟。那么醫院內部建設消毒供應中心有什么要求呢?
選址
新版《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明確指出:消毒供應中心應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對所有需要消毒或火菌后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應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滅菌和供應。
目前對此項規定有兩種理解:
?醫院內只能有一個消毒供應中心,即集中式消毒供應中心,其負擔全院所有的消毒供應工作。這種方式多出現在1500張床位數以下,日平均手術量不超過100臺的中大型醫院。它的優點是管理統一、質量易控制、投資集中合理;劣勢是時效性不強、對從業人員綜合技能要求較高、管理項目繁重。
?醫院可有一個以上的消毒供應室,即分散式消毒供應室。這種形式多出現于超大型醫院,其優勢是質量控制準確、時效性強、操作專業、成本核算準確。弊端是對管理模式及水平要求較高、投資分散、占用更多的科室面積。特別是一個科學合理的位置選擇,將會使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變得更合理、更順暢、更安全和具有時效性。
規模與面積
消毒供應中心所需建造的實際面積,首先應符合本醫療機構的自身特點,并綜合考慮地域發展及醫院具體情況,如醫院性質、科室設置、實際收治人數、手術量、門診量等因素。應做到既能確保醫院正常工作的有序進行,又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所用設備及所屬人員的基本使用需求。
目前通常的計算方法是:醫院總收治住院人數乘以預定的一個系數(目前多采用0.6~1.0之間),但此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那就是當醫院總收治人數少于200人時,其計算出的面積是無法滿足實際工作使用面積的。參照實際建造的情況與設計的案例,最小面積不得小于200㎡。因為消毒供中心工作設備與器具較多,器械、器具和物品大多需要人工進行清洗去除表面污漬、分類打包、整理收存、發放登記等,也需要使用各種設備逐步進行清洗、消毒、滅菌等,工作種類繁多,大部分工作內容是在這個區域內完成的,所以擁有足夠的擺放與活動面積,是保障工作流程和質量的前提。
無菌物品存放區占工作區域面積的比例為25%~35%。很多手術部都有自己的無菌物品緩沖二級庫,便于及時快速地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在這種情況下,消毒供應中心的無菌物品存儲任務就會變得比較小,不需要很大的使用面積。原則是實用、適用,避免建設過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也不會因為面積的不足,無法滿足醫院的日常工作需求。
各區域氣流組織的要求
去污區
因去污區屬于污染區,因此需保證該區域整體處于相對負壓的狀態。內部總的氣流方向應是上送下回,因為在去污區內部對空氣、氣流的控制,主要是為防范水蒸氣及氣溶膠在空氣中的上升與懸浮,在去污區內部制造自上而下的空氣流向,可以有效地防止因水蒸氣和氣溶膠的上升與懸浮,對內部工作人員造成的吸入性傷害。特別是應在危險物品處理區和手工清洗區上部加設出風口,使新鮮潔凈的空氣由上向下輸送,并將有害的水蒸氣和氣溶膠隨氣流帶走,使其達不到與附近的操作人員接觸的高度。
檢查、包裝及滅菌區
在檢查、包裝及滅菌區,也應該有不同的氣壓和空氣流向的考慮。總的內部空氣流向也應遵守自上而下的原則。就目前的醫院建設現狀來看,幾乎所有建筑物的進風和排風通道都在房屋內部的頂部,即上送上回。其最大的弊端是:
因空氣回流,會帶起地面或下部空間的大量塵埃和有害氣體,使其能達到與人體能接觸到的高度,從而致使環境內部的人員暴露于危害之中;
如當進風風量不足時,使潔凈的空氣無法達到所在空間的底部環境,從而使空間底部的環境達不到凈化的目的。所以,在有潔凈度要求和存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中,采用自上而下的空氣流向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意在最大限度地減少因空氣回流帶起的飛絮與塵埃對清潔物品造成的二次污染。
特別是在相對獨立的敷料制作間,應制造相對檢查包裝及滅菌區內環境的相對負壓,用以防止飛絮飛入工作區域內對器械的污染。如有獨立的低溫滅菌間,也應該考慮將該區域調整為相對檢查包裝及滅菌區內環境的相對負壓,用來防止因要害氣體殘留或操作不當對外界工作環境的污染和對工作人員的傷害。
無菌物品存放區
無菌物品存放區相對比較簡單,除做到規范中所要求的規定之外,建議也采用自上而下的空氣流向方式,并保持相對微正壓,使外界不潔凈的空氣無法進入該區域,從而達到提供良好、穩定的無菌物品存放環境的目的。
平面布局
工作區域
在進行布局前,先需了解消毒供應中心各個區域的工作要求及關系,新的《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明確地給出了工作區域內三個功能區域的定義:
去污區:消毒供應中心內對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進行回收、分類、清洗、消毒(包括運送器具的清洗消毒等)的區域,為污染區域。
檢查包裝及滅菌區:消毒供應中心內對去污后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進行檢查、裝配、包裝及滅菌(包括敷料制作等)的區域,為清潔區域。
無菌物品存放區:消毒供應中心內部存放、保管、發放無菌物品的區域,為清潔區域。
輔助區域
包括:
辦公區:包括護士長辦公室、辦公室、會議室、資料室、值班室。
生活區:包括更衣室、休息室、衛浴間、會客間。
倉儲區域
包括:
一次性物品庫房:包括貨架式存放區、堆砌式存放區、特殊物品存放區。
緩沖區:包括拆包區、傳送區。
以上內容除基本結構及國家規范中明確強調應該設有的外,其他各項可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實施。
布局原則
良好科學的布局是保障流程和安全的基本前提。目前,消毒供應中心布局設計通常遵循的原則是:同側原則,即相同或者相關聯的功能區域,設計在相同方向。工作區域和輔助區域之間,利用空間屏障、氣流屏障或實物屏障相互獨立隔絕。在流程布局上力求做到最大限度地減少傳輸距離,降低交叉污染發生的可能,降低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并以此來保證流程的通暢與無斷點。各區域總體布局應力求緊湊、經濟、合理和適用。同層設計比較合理,可以使人員活動路線和物品傳輸路徑科學分布。目前也有使用躍層設計的,但使用較少,因其對所在區域及建筑物的結構要求較高,并需占用更大的面積。優勢是可以較方便地將工作區域和輔助區域分開,有效的保障工作區域的完整性。
基本結構
完整的結構構成決定了消毒供應中心是否能夠較好的完成其承擔的功能職責,因此必須明確各功能區域的劃分。它向使用科室供應的所有物品,都能達到與之相應的使用標準。更為重要的是在明確了各功能區域及其承擔的工作內容后,就可以采取與之相適合的安全防范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在其工作空間工作的每個操作人員的職業安全。
山東愛德凈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潔凈手術部凈化、潔凈手術室裝修、ICU病房施工、新生兒NICU施工、CCU病房、醫院檢驗科、中心供應室裝修、層流病房施工、靜脈配置中心為核心的醫療專業工程整體方案供應商。醫療專業工程整體方案是以客戶的需求為中心,為客戶提供醫療專業工程咨詢、規劃設計、生產制造、施工安裝、維護保養等專業化、系統化、一體化解決方案。公司是國內主要的醫療專業工程整體方案供應商之一,堅持“客戶至上,服務為先”的服務原則,秉承“誠信為本,合作共贏”經營理念,為醫院提供現代化整體醫療工程服務,打造安全、潔凈、智能的生命支持工程,提供安全、先進、可靠的生命支持系統。欲知更多醫療凈化行業知識,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Aide-188(愛德凈化供氧)